
1F-10f

位於海拔1,0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區域,涵蓋水梯田、縱谷、丘陵和溪流、河口等地形,林相以常綠闊葉林為主,氣候溫暖且降雨充足,是動植物及人類的生活高度集中區。在勤美洲際酒店,一至五樓層設計取自低海拔裡「動」為意象,將樓層設計成大自然與都市之間的緩衝,銜接一樓大廳河口聚落意象,二樓鳥類、三樓蝴蝶等樓層主題等。一走進酒店,便能沉浸於低海拔生態的飽滿動能,徜徉於活力且衝突,和諧又喧囂的多重感官碰撞。

臺灣巧瓢蟲
Six-star ladybug
行經中低海拔樹林或農地、果園等地,記得仔細觀察,或許體長僅有0.33-0.43公分的「臺灣巧瓢蟲」就在你身旁。臺灣巧瓢蟲又名六星瓢蟲,視覺討喜,卵形黑色蟲身具金屬光澤,前角有一對白點、合翅時共有六顆黃圓斑,又以雌蟲頭部為黑色,雄蟲是黃色。主要以蚜蟲及木蝨等為食,屬於肉食性益蟲。
Artwork Material
紙藝手工染色、高精微噴亞克力夾層
Size
W700 x H70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3 公共廁所 (女)

by 謝怡萱, 臺灣物種名錄(TaiCOL)

水梯田
Water Paddy Terrace
提及人與土地共創的代表性地景,亞洲獨有的水梯田農耕文化當屬經典。先民依循山坡與河階地形輪廓,逐步開墾拓荒,一土一石修築邊坡,一壟一犁鑿通溝渠,引水入田、種植稻作等,從山頂到山谷帶狀水稻田一路漫延,形成壯觀的梯田農景,順應地狹人稠的環境困境而生,於臺灣,日本、韓國、印尼、菲律賓等地,都能看見其耕作型態的存在。
Artwork Material
收藏級噴墨列印、無框裝裱
Size
W660 x H100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5 男&女更衣室
![貢寮水梯田的地景與生物多樣性高度仰賴持續的傳統農業活動[by-nc]-典藏者:鍾國芳-開放博物館.jp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f3bb74_24c6cdcf7cce428aa557779a19c8bf0b~mv2.jpg/v1/crop/x_0,y_64,w_700,h_328/fill/w_516,h_242,al_c,q_80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8%B2%A2%E5%AF%AE%E6%B0%B4%E6%A2%AF%E7%94%B0%E7%9A%84%E5%9C%B0%E6%99%AF%E8%88%87%E7%94%9F%E7%89%A9%E5%A4%9A%E6%A8%A3%E6%80%A7%E9%AB%98%E5%BA%A6%E4%BB%B0%E8%B3%B4%E6%8C%81%E7%BA%8C%E7%9A%84%E5%82%B3%E7%B5%B1%E8%BE%B2%E6%A5%AD%E6%B4%BB%E5%8B%95%5Bby-nc%5D-%E5%85%B8%E8%97%8F%E8%80%85%EF%BC%9A%E9%8D%BE%E5%9C%8B%E8%8A%B3-%E9%96%8B%E6%94%BE%E5%8D%9A%E7%89%A9%E9%A4%A8.jpg)
貢寮水梯田, by 鍾國芳, 開放博物館

縱谷
Longitudinal Valley
六百萬年前一場蓬萊造山運動,將海岸山脈推往中央山脈,在兩山之間形塑出一道狹長低平的富饒大地──花東縱谷,南北長約180公里、面積近1,000公里,一路從臺東縣向北延伸至花蓮縣,沿途形塑沖積扇、瀑布、溫泉、斷層等景觀,孕育阿美族、太魯閣族、賽德克族等眾多原住民族群,也承載著有千年歷史的卑南文化遺址、公埔考古遺址等,交織著珍貴人文歷史。
Artwork Material
收藏級噴墨列印、黑色鋁合金畫框
Size
右 W660 x H340 mm
左 W400 x H47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5 男&女更衣室

花東縱谷, by交通部觀光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

大甲溪河床石灘
Shingle beach of Dajia River
將鏡頭拉到大甲溪發源地,一陣強雨降落大地,雨水自海拔3,632公尺的南湖東峰和3,886公尺的雪山山脈急沖向下,上游陡峭脆弱的地質也隨之崩落,順水流滾滾而去。砂石與溪水一路相伴,行遍凶險多變的山嶺、台地,從冰封大地到河口草澤,再到平面河川及陡峭出海口……經過一次次碰撞震盪,被連續沖刷打磨後的卵礫石灘也孕育而生,成為大甲溪獨特水痕風景。
Artwork Material
收藏級噴墨列印,黑色鋁合金畫框
Size
W1100 x H150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5 男更衣室

大甲溪,cc by-nc Ken Marshall,flickr

玉髓
Chalcedony
又稱石髓,產自美國、俄羅斯、澳洲、臺灣等地,是一種火山岩漿經過低溫和低壓淬煉而成的石玉,多為鐘乳狀、葡萄狀等,外形通透明亮、質地溫潤,且會隨著內部含有的礦物元素不同,反映出多變色彩及紋理,如紅色、黃色、綠色、藍色、黑色,甚至帶有血紅斑紋,視覺繽紛美麗,常被作為首飾寶石或收藏擺飾,有著相當悠久的使用歷史。與瑪瑙合稱姐妹石。
Artwork Material
樹脂水晶、手繪、底托與托架
Size
∅ W 130 mm
∅ W 100 mm
∅ W 75 mm
∅ W 65 mm
∅ W 55 mm
∅ W50 mm
∅ W40 mm
∅ W35 mm
∅ W30 mm
∅ W30 mm
∅ W2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5 接待區

by Rob Lavinsky, Wikipedia

闊葉林帶
Broad-leaved Forest
海拔600-1,800公尺是闊葉林帶的天下,森林四季常綠,又以樟科與殼斗科為多,還有許多附生植物與藤本植物等,吸引蟲鳥生物棲息,而林下土壤也因為落葉堆積產生腐植質,成為了蕈類生長天堂,生態層次豐富,其溫暖氣候、高溼度和土壤肥沃等,都是物種蓬勃滋長的關鍵,不過如今闊葉林型態多被竹、茶、柳杉取代,在砍伐和經濟作物等影響下,林相及物種已越趨簡單化。
Artwork Material
布面肌理油畫
Size
W1074 x H575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6 壁龕

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, by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, 自然保育網

闊葉林帶
Six-star ladybug
海拔600-1,800公尺是闊葉林帶的天下,森林四季常綠,又以樟科與殼斗科為多,還有許多附生植物與藤本植物等,吸引蟲鳥生物棲息,而林下土壤也因為落葉堆積產生腐植質,成為了蕈類生長天堂,生態層次豐富,其溫暖氣候、高溼度和土壤肥沃等,都是物種蓬勃滋長的關鍵,不過如今闊葉林型態多被竹、茶、柳杉取代,在砍伐和經濟作物等影響下,林相及物種已越趨簡單化。
Artwork Material
收藏級噴墨列印、裱於鋁塑板、壓克力
Size
W700 x H70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6 走道

哈盆自然保留區, by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, 自然保育網

闊葉林帶
Six-star ladybug
哈盆自然保留區內大多為未經破壞的原始天然闊葉林,形成複雜而有層次感的森林結構。以殼斗科的鋸葉長尾栲等優勢高壯喬木建構出樹冠層的輪廓;在樹冠層之下,則以柏拉木為主要的灌木層;而草本植物、喬木幼苗與廣葉鋸齒雙蓋蕨等蕨類,則占據了大部分的地表,填滿了這片森林的最後空隙,這些錯落的植被交織成綠色的帷幕,找不到視線的缺口。
Artwork Material
肌理油畫、實木
Size
W1080 x H58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6 走道

哈盆自然保留區, by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, 自然保育網

臺灣金狗毛蕨
Taiwan Manfern
根莖粗大,上頭布滿的金黃色絨毛一路延伸到葉柄,生長在中海拔以下山林之中,一身柔美線條在綠色環境裡格外出眾,也與人類互動密切,除了是極佳的園藝觀賞植栽,其黃色絨毛也是民間的止血常備藥,食用根莖亦能幫助增強筋骨、袪風除濕等。過去經常能在北部陰濕岩壁、淺山林道或田野發現其足跡,因過渡濫採和開墾,數量日漸稀少。
Artwork Material
肌理油畫
Size
W1074 x H575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7 壁龕

by 燕子, iNaturalist Taiwan

筆筒樹
Common Free Fern
名樹不是樹,是樹木狀蕨類,這株擁有三億年演化記憶的活化石,被「華盛頓公約」列為二級稀有瀕危珍稀植物,在蕨類王國──臺灣裡卻數量多到不足為奇。喜歡生長於向陽潮濕土地,常在低海拔廣闊森林及空曠地帶開枝散葉,能作觀賞植栽、野外求生指標,將植物頂部打碎磨汁,可作成天然洗髮劑,其氣生根則是栽種蘭花時的重要輔具,應用多元。
Artwork Material
肌理油畫
Size
W800 x H115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7 走道

by Max Hsieh, iNaturalist Taiwan

雙扇蕨
Coupled Dipteris
生命軌跡可追溯到侏儸紀時代之前,中大型古老蕨類──雙扇蕨,主脈與葉身猶如一對左右分支、被撕裂的兩片扇子。過去曾是強勢物種,可於全世界二億多年前的地層裡發現化石存在,如今僅有亞洲沿海及日本南部、澳洲東北部才能見著。主要棲息於臺灣南北端低海拔山林的土壤、岩壁上成群生長,熱愛陽光和霧氣,為見證地球演進的珍稀活化石。
Artwork Material
收藏級噴墨列印、裱於鋁塑板、壓克力
Size
W800 x H100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7 走道

by 國立臺灣博物館, iNaturalist Taiwan

臺灣二葉松
Taiwan Red Pine
臺灣特有裸子植物,樹高可達35公尺,樹皮有明顯的褐色剝落紋,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一帶,在低中高海拔都能見到其蹤影,為中藥茯苓真菌的寄生對象。身為常綠大喬木,二葉松用途多元,是知名的觀賞木,也能用作建材、造紙運用等,其葉身兩針一束,猶如愛心形狀,從繁茂到凋零始終緊緊相繫的特性,也讓二葉松在民間成為永恆愛情的象徵。
Artwork Material
木雕噴漆、金箔
Size
W575 x H1074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8 壁龕

by 葉子, iNaturalist Taiwan

大葉楠
Large-leaved Nanmu
臺灣特有種,耐陰耐熱,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林的溪谷或潮溼地帶,是森林重要的生態觀測線索,只要他在,就知道森林正處演替成熟期,循環消長至少百年以上。在生活應用方面,大葉楠富含黏質的樹皮是重要製香原料、紅褐色樹幹可作為樂器、建築等用材,將其根部入藥可以緩解胃腸疾病等,另外,長橢圓形葉片則是青帶鳳蝶幼蟲食草之一,用途多多。
Artwork Material
樹脂澆鑄灌色、開放漸層噴塗
Size
W700 x H70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8 走道

by 葉子, iNaturalist Taiwan

大葉楠
Large-leaved Nanmu
臺灣特有種,耐陰耐熱,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林的溪谷或潮溼地帶,是森林重要的生態觀測線索,只要他在,就知道森林正處演替成熟期,循環消長至少百年以上。在生活應用方面,大葉楠富含黏質的樹皮是重要製香原料、紅褐色樹幹可作為樂器、建築等用材,將其根部入藥可以緩解胃腸疾病等,另外,長橢圓形葉片則是青帶鳳蝶幼蟲食草之一,用途多多。
Artwork Material
布面肌理油畫
Size
W800 x H100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8 走道

by 陳淑玲, TBN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

水鴨腳秋海棠
Formosan Begonia
多年生草本植物,在臺灣低中海拔森林或尋常路邊皆能見到,是極具代表性的野花,葉片形狀豪放多變,邊緣呈鋸齒或撕裂狀,又因模樣形如鴨掌而得名。開花時,大大花苞呈粉紅色或紅色,與葉片形成鮮明對比,易培植且具觀賞性,是極受歡迎的庭園植物,到了野外,它也是求生補水的重要來源之一,葉柄和莖味酸帶鹹,一口咬下便能瞬間解渴。
Artwork Material
UV印刷壓克力磚
Size
W575 x H1074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9 壁龕

by Zerodreamer, iNaturalist Taiwan

構樹
Paper Mulberry
人稱鈔票樹、鹿仔樹,因樹皮富含纖維,曾被南島嶼族用以製作樹皮布,也是製成薪炭、宣紙等重要材料,其嫩葉更是梅花鹿最愛的飼食。生長於臺灣低海拔平地至山區,在中國、韓國及東南半島亦有分布,可分為公母二樹,公樹開著長條花束但不結果,母樹則開圓形花球、秋季結果,成熟後的果實呈橘紅色。物種悠久,曾被古籍《詩經》所提及。
Artwork Material
高精微噴、鋁塑板背板、壓克力面
Size
W800 x H115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9 走道

by davidmcgill, iNaturalist Taiwan

構樹
Paper Mulberry
人稱鈔票樹、鹿仔樹,因樹皮富含纖維,曾被南島嶼族用以製作樹皮布,也是製成薪炭、宣紙等重要材料,其嫩葉更是梅花鹿最愛的飼食。生長於臺灣低海拔平地至山區,在中國、韓國及東南半島亦有分布,可分為公母二樹,公樹開著長條花束但不結果,母樹則開圓形花球、秋季結果,成熟後的果實呈橘紅色。物種悠久,曾被古籍《詩經》所提及。
Artwork Material
木藝雕刻、手繪
Size
W1080 x H58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9 走道

by 慈心綠保有義-TBN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

鳳頭蒼鷹
Crested Goshawk
城市裡也看得到的老鷹──鳳頭蒼鷹,是特有亞種,金色眼珠,背部呈深灰褐色,白色腹胸上有褐色紋路。牠們性格大膽且適應力強,主要棲息於臺灣中低海拔森林,身處大型公園和校園、果園等人為干擾大的地方亦能處之泰然,多獵食鼠類、蜥蜴、蛙類等,也會捕捉籠中的雞鴿鳥等家禽,從樹梢到地面無一不是牠的獵場,是臺灣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。
Artwork Material
304不銹鋼鐳射雕刻、仿古做舊
Size
W1074 x H575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10 壁龕

by 白欽源, 臺灣生命大百科

鳳頭蒼鷹
Crested Goshawk
城市裡也看得到的老鷹──鳳頭蒼鷹,是特有亞種,金色眼珠,背部呈深灰褐色,白色腹胸上有褐色紋路。牠們性格大膽且適應力強,主要棲息於臺灣中低海拔森林,身處大型公園和校園、果園等人為干擾大的地方亦能處之泰然,多獵食鼠類、蜥蜴、蛙類等,也會捕捉籠中的雞鴿鳥等家禽,從樹梢到地面無一不是牠的獵場,是臺灣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。
Artwork Material
布面肌理油畫
Size
W800 x H115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10 走道

by 白欽源, 臺灣生命大百科

粉紅鸚嘴
Vinous-throated Parrotbill
又名棕頭鴉雀,頭圓身短、靈巧可愛,有著栗紅色的頭頂、後頸及上背,腹部帶著淡黃色澤,棲息於高山次生林及平地灌叢、濕地等處,是在臺灣分布廣泛的特有亞種。粉紅鸚嘴社會性極強,喜歡集體行動,也會和同一隻成鳥配對繁殖數年,而鳥群大多都來自同一家族,活躍份子在群體裡狀態穩定,邊緣份子則可能一直更換不同鳥群,渴望獲得歸屬感。
Artwork Material
複合木材鐳射雕刻、手繪
Size
W800 x H1150 mm
Artwork Location
LEVEL 10 走道

by 李豐曉, 臺灣生命大百科